今天给各位分享豫剧六大名旦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中国豫剧六大名旦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从事豫剧最早且成名最早的豫剧六大名旦 :陈素真,常香玉、崔兰田、马金凤、阎立品、桑振君。这六大名旦中陈素真是年龄最大、从事豫剧最早、成名最早的豫剧大师。
陈素真
1918年出生。她本名王若瑜,八岁随义父陈玉亭学戏,改艺名陈素真,同时拜孙延德为师学青衣,唱腔属祥符调。十岁登台,为豫剧第一个女演员。17岁即被誉为“豫剧皇后”,22岁又获“梆子大王”,“河南梅兰芳”的美称。1937年她去北京学习京剧武功,发展了豫剧的武戏。
同年与樊粹庭合办狮吼剧团,并开始在唱腔、表演、化妆、服装等方面进行了革新,从而丰富了豫剧的表演手段,期间演出了樊编的《三拂袖》、《霄壤恨》、《女贞花》、《涤耻血》等新戏。
常香玉
生于河南省巩县(今巩义市)董沟,9岁登上戏剧舞台,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,她耐心琢磨,融豫东调、祥符调于一体,大胆创新,开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。文化部为了表彰她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,曾于1952年为她和梅兰芳、周信芳等七位表演艺术家颁发了荣誉奖。
当时的常香玉出演过很多的经典的作品,但是由于影视剧并不是很发达,所以当时常香玉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,直到七十年代,常香玉才渐渐走入大家的视线中呢,
崔兰田
曹县东关人。著名豫剧大师,豫剧艺术家和教育家,国家一级演员。豫剧“五大名旦”之一,崔派艺术创始人,中国豫剧“功勋杯”获得者。所开创的“崔派艺术”是豫剧五大流派之一。
系豫西调流派的代表,兼用豫东调,并吸收秦腔、曲剧、河北梆子之长,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。善演悲剧,其对豫剧发展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为豫剧表现悲剧人物、塑造各种悲惨凄苦的妇女形象开辟一条道路,积累丰富的经验。代表剧目《秦香莲》、《三上轿》、《卖苗郎》、《桃花庵》,被称为崔派四大悲剧。在许多地方流传着“宁愿三天不吃盐,也要看看崔兰田”的顺口溜。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,演出200余出戏。
马金凤
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,“豫剧功勋杯”演员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。出生在山东曹县一个贫苦艺人家里。原姓崔,小名金。6岁随父学艺唱河北梆子。因她刻苦好学,聪慧过人,与父同台演出了《三义记》、《刘二姐赶会》、崭露头角,被誉为“七岁红”。
14岁正式登台演出,经常上演的剧目有《老征东》、《罗焕跪楼》、《三娘教子》、《对花枪》等。公认是20世纪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。
她的嗓音明亮纯净,清脆圆润,音质坚实、柔韧,唱法上以假声为主,真假声结合运用;唱工以大段叙述性“豫东调”“二八板”为其擅长,吸收山东梆子的音调加以融化;唱腔结构严谨,旋律简练、朴实,节奏明快、舒展,技巧娴熟,造诣深厚。其特点刚健豪爽,深入浅出,蕴藉醇化。
阎立品
阎立品,原名阎桂荣,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。河南省封丘县人。 阎立品自幼家贫,母亲将她送到开封永安舞台义成班学戏,拜著名豫剧艺人杨金玉、马双枝为师。因其天资甚好,学戏认真刻苦,故而深受老师喜爱。一年后登台演出了《打金枝》(饰开平公主),因其做戏十分认真,虽唱腔还嫌稚嫩,但仍受到观众欢迎,3年后便在开封有了一定影响。因其人小但技艺颇为精巧,故而观众们便称其为“小闺女”。
阎立品的艺术特点在豫剧旦行诸流派中独树一帜,清雅之风怡人心神,从她在其代表剧目《游龟山》、《秦雪梅》、《碧玉簪》等剧的精彩表演中,我们可以看到阎立品的艺术特点中有一个重要特征,就是在豫剧及地方戏中都甚为少见的“精细”。而这个“精细”可以说是阎立品得益于梅兰芳先生亲传的结果。
演唱时她注重行腔,注重意思的通达,不仅力度变化大,而且在音色变化上也有许多过人之处,可以说是明暗相宜,浓淡尽显。
桑振君
河南陈留县人,先从母亲学唱河南坠子。父母亡故后在界首、亳州、沈丘、项城一带流浪卖唱。一位老一代豫剧表演艺术家的母亲发现了她的艺术天赋,收养她为义女,教她学习豫剧艺术。艺术天赋和不懈的努力使她14岁就唱红了开封、陈州、界首、周口、漯河、许昌等地。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,二十岁出头的她已和豫剧大师陈素真、常香玉并称豫剧舞台的旦角“三鼎甲”,形成了“东陈西常中南桑”的鼎足之势。
她的嗓音清脆、明亮、甜润、俏丽,演唱尤以“口齿伶俐、字乖韵巧”出名。她早期的拿手戏《对绣鞋》、《桃花庵》、《秦雪梅观文》等多是以唱功为主的传统剧目,无论多长的段式、多杂的句列,一经她的口唱出,准能绘声绘色、尽巧尽美地将感情表达无遗。
豫剧六大名旦——陈素真,常香玉、崔兰田、马金凤、阎立品、桑振君。
陈素真(1918年4月30日-1994年3月29日) ,女,乳名:佩玉,原名:王若瑜。祖籍:陕西富平,出生于:河南开封,曾居住于:陕西、湖北、甘肃、河北,而后定居于:天津市。
常香玉(1923年9月15日-2004年6月1日),原名张妙玲,出生于河南省巩县(今巩义市),豫剧表演艺术家。
崔兰田 (1926年-2003年04月05日),女,豫剧大师,生于山东省曹县。
马金凤,原姓崔,小名金妮,河南省洛阳市人,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,豫剧演员。
阎立品(1921年2月7日~1996年8月11日),女,原名阎桂荣,豫剧演员。封丘县荆隆宫乡仝蔡寨村人。
桑振君(1928年12月27日-2004年7月9日) ,豫剧表演艺术家,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之一,豫剧三鼎甲之一 。
扩展资料
早期的豫剧演员在一起合作演戏过程中,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,逐渐被赋予一个雅号,如祥符五朵云、杞县三亭、豫东五杆旗等清末民初组合,而更早期的演员组合已无从查证。
从民国十六年(1927年)起,中国戏曲界吹起流派风,以表演者姓名当作流派的标记,象徵着个人表演风格成为传统戏曲界的楷模。
剧评家、表演家、剧作家、戏迷们都开始以派别来品论表演者的艺术风范,"流派"便成为一种习惯用语,影响所及,豫剧也出现了流派的说法, 经常被谈论的有陈(素真)派、常(香玉)派、崔(兰田)派、马(金凤)派、阎(立品)派、桑(振君)派等旦角六大流派。
豫剧六大名旦——陈素真,常香玉、崔兰田、马金凤、阎立品、桑振君。
陈素真(1918年4月30日-1994年3月29日) ,女,乳名:佩玉,原名:王若瑜。祖籍:陕西富平,出生于:河南开封,曾居住于:陕西、湖北、甘肃、河北,而后定居于:天津市。
常香玉(1923年9月15日-2004年6月1日),原名张妙玲,出生于河南省巩县(今巩义市),豫剧表演艺术家。
崔兰田 (1926年-2003年04月05日),女,豫剧大师,生于山东省曹县。
马金凤,原姓崔,小名金妮,河南省洛阳市人,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,豫剧演员。
阎立品(1921年2月7日~1996年8月11日),女,原名阎桂荣,豫剧演员。封丘县荆隆宫乡仝蔡寨村人。
桑振君(1928年12月27日-2004年7月9日) ,豫剧表演艺术家,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之一,豫剧三鼎甲之一 。
扩展资料
早期的豫剧演员在一起合作演戏过程中,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,逐渐被赋予一个雅号,如祥符五朵云、杞县三亭、豫东五杆旗等清末民初组合,而更早期的演员组合已无从查证。
从民国十六年(1927年)起,中国戏曲界吹起流派风,以表演者姓名当作流派的标记,象徵着个人表演风格成为传统戏曲界的楷模。
剧评家、表演家、剧作家、戏迷们都开始以派别来品论表演者的艺术风范,"流派"便成为一种习惯用语,影响所及,豫剧也出现了流派的说法, 经常被谈论的有陈(素真)派、常(香玉)派、崔(兰田)派、马(金凤)派、阎(立品)派、桑(振君)派等旦角六大流派。
豫剧六大名旦:陈素真、常香玉、崔兰田、马金凤、阎立品、桑振君。
陈素真(1918年4月30日-1994年3月29日),原名王若瑜,女,河南开封人,中国豫剧表演艺术家。她8岁拜师,10岁登台,是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,曾被誉为“豫剧梅兰芳”、“豫剧大王”、“豫剧皇后”。她是豫剧六大名旦之首。晚年定居于天津市。
常香玉(1923年-2004年6月1日),原名张妙玲,女,河南巩县人,中国豫剧表演艺术家。曾被选为第一、二、三、五、六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,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,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、河南省文联副主席、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、河南豫剧院院长、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。
崔兰田(1926年9月20日-2003年4月5日),山东曹县人,中国豫剧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,豫剧五大名旦之一。崔兰田创造的崔派艺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,有“三天不吃盐,也要看看崔兰田”一说。崔兰田尤以擅演悲情戏而闻名于豫剧界。
她曾任安阳市豫剧院院长、安阳市戏曲学校校长、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、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。
马金凤(1922年-),山东曹县人,中国豫剧表演艺术家,绰号“盖九州”,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,豫剧五大名旦之一,并获得“豫剧功勋杯”演员和“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”的殊荣。
她被公认为20世纪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。工旦行,主要代表作有《穆桂英挂帅》、《花打朝》、《花枪缘》等。
阎立品(1921年2月7日-1996年8月11日),本名阎桂荣,河南封丘人,中国豫剧表演艺术家,豫剧五大名旦之一。阎立品以擅长闺门旦而著称,并因此被誉为“永不衰老的少女”。
她曾担任中国剧协河南分会副主席、省政协常委、省人大常委。代表作品有《游龟山》、《秦雪梅》、《碧玉簪》、《藏舟》、《西厢记》等。
桑振君(1929年12月27日-2004年7月9日)河南省开封县人,是一位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、戏曲教育家、也是豫剧改革家。她破除门户之见,以祥符调为基础,吸收豫东、豫西、沙河调和河南坠子唱腔,使其成为豫剧桑派艺术创始人。
她曾是邯郸市人民政府艺术顾问、河北省文联荣誉委员、河北省戏剧家协会艺术顾问,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她的代表剧目有《泰雪梅观文》、《对绣鞋》。
扩展资料:
豫剧艺术古今兼纳、刚柔相济、豁达宽厚、有“中和”之美。豫剧以唱见长,首先,豫剧唱腔铿锵有力,大气磅礴、抑扬有度、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,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。其次,豫剧行腔酣畅、吐字清晰、本色自然、有血有肉、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。
再者,豫剧节奏鲜明强烈、矛盾冲突尖锐、故事情节有头有尾,再加上曲调诙谐欢快,使得豫剧不仅适合演出轻松的喜剧,它又恢宏大气故又适合演帝王将相的大场面戏,豫西调委婉动听,唱腔悲凉故很适合演悲情戏。
豫剧在关键剧情上一般都安排有大板唱腔,唱腔流畅、节奏鲜明、极具挑战性,一般吐字清晰,易被观众听清,显示出特有的中原艺术魅力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豫剧六大名旦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豫剧
豫剧六大名旦——陈素真,常香玉、崔兰田、马金凤、阎立品、桑振君。
陈素真(1918年4月30日-1994年3月29日) ,女,乳名:佩玉,原名:王若瑜。祖籍:陕西富平,出生于:河南开封,曾居住于:陕西、湖北、甘肃、河北,而后定居于:天津市。
常香玉(1923年9月15日-2004年6月1日),原名张妙玲,出生于河南省巩县(今巩义市),豫剧表演艺术家。
崔兰田 (1926年-2003年04月05日),女,豫剧大师,生于山东省曹县。
马金凤,原姓崔,小名金妮,河南省洛阳市人,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,豫剧演员。
阎立品(1921年2月7日~1996年8月11日),女,原名阎桂荣,豫剧演员。封丘县荆隆宫乡仝蔡寨村人。
桑振君(1928年12月27日-2004年7月9日) ,豫剧表演艺术家,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之一,豫剧三鼎甲之一 。
扩展资料
早期的豫剧演员在一起合作演戏过程中,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,逐渐被赋予一个雅号,如祥符五朵云、杞县三亭、豫东五杆旗等清末民初组合,而更早期的演员组合已无从查证。
从民国十六年(1927年)起,中国戏曲界吹起流派风,以表演者姓名当作流派的标记,象徵着个人表演风格成为传统戏曲界的楷模。
剧评家、表演家、剧作家、戏迷们都开始以派别来品论表演者的艺术风范,"流派"便成为一种习惯用语,影响所及,豫剧也出现了流派的说法, 经常被谈论的有陈(素真)派、常(香玉)派、崔(兰田)派、马(金凤)派、阎(立品)派、桑(振君)派等旦角六大流派。
豫剧六大名旦——陈素真,常香玉、崔兰田、马金凤、阎立品、桑振君。
陈素真(1918年4月30日-1994年3月29日) ,女,乳名:佩玉,原名:王若瑜。祖籍:陕西富平,出生于:河南开封,曾居住于:陕西、湖北、甘肃、河北,而后定居于:天津市。
常香玉(1923年9月15日-2004年6月1日),原名张妙玲,出生于河南省巩县(今巩义市),豫剧表演艺术家。
崔兰田 (1926年-2003年04月05日),女,豫剧大师,生于山东省曹县。
马金凤,原姓崔,小名金妮,河南省洛阳市人,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,豫剧演员。
阎立品(1921年2月7日~1996年8月11日),女,原名阎桂荣,豫剧演员。封丘县荆隆宫乡仝蔡寨村人。
桑振君(1928年12月27日-2004年7月9日) ,豫剧表演艺术家,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之一,豫剧三鼎甲之一 。
扩展资料
早期的豫剧演员在一起合作演戏过程中,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,逐渐被赋予一个雅号,如祥符五朵云、杞县三亭、豫东五杆旗等清末民初组合,而更早期的演员组合已无从查证。
从民国十六年(1927年)起,中国戏曲界吹起流派风,以表演者姓名当作流派的标记,象徵着个人表演风格成为传统戏曲界的楷模。
剧评家、表演家、剧作家、戏迷们都开始以派别来品论表演者的艺术风范,"流派"便成为一种习惯用语,影响所及,豫剧也出现了流派的说法, 经常被谈论的有陈(素真)派、常(香玉)派、崔(兰田)派、马(金凤)派、阎(立品)派、桑(振君)派等旦角六大流派。
关于豫剧六大名旦和中国豫剧六大名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有话要说...